首页 栏目首页 > 能源 > 正文

是谁在制造越野跑赛道上1.5吨的垃圾?

曾经有人说,全世界的马拉松赛道看起来都是“垃圾满地”,随着越野跑赛事的火热,这一说法,也慢慢扩展到山野。

去年6月,三夫赛事时任赛道总监林潇,与他的同事一起通过“特批”,进入当时仍处于封闭状态的张家口崇礼区。为了冬奥会顺利进行,崇礼从2022年1月4日起,封闭管理已有半年。当时林潇怎么也不会想到,2个月后当一切结束时,他会与1.5吨的垃圾一起离开崇礼168国际超级越野赛的赛道。

空水瓶、能量胶皮、盐丸包装、保温毯以及其他垃圾,赛后上山收路标、垃圾的队伍都不需要看轨迹,只要沿着垃圾便能走完整条赛道。林潇和他的同事忙不完,又叫上了十几个志愿者。皮卡车装满了拉下去,倾倒完上山再拉。就这样,忙了三天捡了三天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最后他们估计了一下,从山里捡出来的垃圾,差不多有1.5吨。去年崇礼168参赛人数超过5000人,就算把这些垃圾平均分到每个人身上,也有300克之多,当然了,这个数据里包含一次性的赛道标。一袋能量胶大约70克重,能量胶皮则不足10克,一张保温毯50克,一个空的500毫升空塑料瓶的重量大约是20克。1.5吨的垃圾如果堆在一起,其势蔚为壮观。

今年崇礼168赛后,没想到备受关注的仍是,赛道上的垃圾与捡垃圾的人。

是谁在赛道上制造垃圾?赛事公司在面对垃圾问题时为何如此被动?赛事垃圾问题的根源是什么?

我们近期与参赛跑者、赛事方和环保关注者聊了聊。

一、是谁在赛道上扔垃圾?

郑树是本次崇礼168,UTC组的选手。为了确保赛中的能量补给,他准备了20条能量胶。超长距离越野赛,拼的就是肠胃的消化能力,即便精英选手也经常在这样的距离里出现拉肚子,甚至上吐下泻的现象。

郑树这次也跑得十分痛苦,比赛期间受到肠道不适的影响,拉了十几次。下午2点出发,跑到东梁底补给站的时候,已经是凌晨两三点。郑树经过简单的休息,便准备继续前进。走出补给站,温度不足10摄氏度,赛道上前后无人,他一个人在黑暗中继续前进。越跑越困,越跑越冷。郑树被拉肚子折磨得心情烦躁,“当时又困又疼,只希望能够快一点结束比赛,并且有一种非常无力的感觉。”他回忆。

补给站里吃的能量胶还没发挥作用,郑树决定再吃一条。于是从背包里又拿出一条能量胶,吃完往回放时,一摸背包口袋,摸了一手黏。低头一看,原来上一段吃完的能量胶忘记拿出来了,三条能量胶有的没吃干净,顺着切口流出粘稠的糖浆,从越野跑背包的口袋渗了出来。

原本已经比较烦躁的心情彻底被激火,郑树愤怒地将四条能量胶皮全部丢弃在赛道上。当时正处在一条硬化路面上,郑树将垃圾扔在了赛道的中间。“赛后会有工作人员清理。”郑树如此解释。

当然,扔垃圾没有任何借口,但在168公里这样的超长赛道上,很难做到一直心态平和,艰苦的环境进一步降低了人们的道德底线。就好像在北京这样一座交通资源挤兑的城市里开车,想要不路怒,是很困难的。

郑树自然也知道在赛道扔垃圾不对,带上山的20条能量胶,剩下16条都扔在CP点的垃圾桶里。“大家都是成年人,其实回到城市里都不这样,但在山上艰苦环境下,很难要求完美。”

另一位参赛者老张,参加了MTC组的比赛。该组别在夜晚出发,老张为了夜里跑步不太困,出发日下午睡了个午觉,果然前半夜一点不困。但也因此错过了在CP点休息的机会,凌晨三点多,眼看快天亮了,老张却实在困得睁不开眼了,于是他决定裹着救生毯,在路边的草丛里稍微睡一会。

崇礼城区夜间只有10摄氏度左右,山里更是仅仅高于零摄氏度。在草丛里躺了不久,老张越躺越冷,缩成一团还是冷得发抖,在困倦与寒冷的双重折磨之下,他一怒扯开自己身上的保温毯,决定继续前进。但保温毯就被他扔在了原地草丛之中。

老张表示,自己确实有爱随手扔垃圾的坏习惯,“有时候跑起来注意不到,拿出一条胶吃完,顺手就把胶皮扔了,扔完才想起来‘哎呀不该扔’,可是又不愿意回头去捡。”

针对赛道扔垃圾现象,老张表示自己愿意努力改正。大家都知道这样做不对,但如何才能尽可能减少这种情况?除了要求选手自身提高素质,努力克己外,赛事组委会也应当尽力为选手提供扔垃圾的便利条件。

郑树表示,“168公里的赛道,只有每十公里一个的补给点可以扔垃圾,太不方便,如果在赛道指示牌、公里数指示牌的旁边放置垃圾袋、垃圾箱会方便得多。”许多欧美越野赛也正是这么做的。

老张与郑树虽然在赛道上扔过垃圾,但主观上是认可不应该扔的。还有一种逻辑是“我的报名费之中,包含工作人员清理赛道的费用,那么我就有权扔在赛道上。”网友“瘦小风”认为,这种逻辑可能起源于城市马拉松。

二、赛事公司的无奈

城市马拉松的补水站经常是很长的一条长桌子,桌上放满了盛了半杯水的一次性纸杯。参赛选手不需要减速,跑过长桌,抓起桌上的水杯,喝完之后将水杯扔在补水站后的垃圾桶里即可。

但经常有选手将水杯随意丢弃。“城市马拉松举办时,那段特殊时间内,赛事是一个封闭的赛道,工作人员赛后也会去打扫干净跑者丢弃的垃圾。从目的来说,在赛道上扔垃圾的人不是刻意去制造垃圾,这点甚至可以放宽到所有跑者。”“瘦小风”认为。

今年各大越野赛都有许多“首野”选手,其中不少来自于马拉松爱好者群体。虽然“瘦小风”认为在马拉松赛道上发生的事,不代表也可以发生在越野赛上,但不排除这种思维模式被一些跑者从马拉松赛带到了越野赛中。

去年各大越野赛举步维艰,许多赛事延期或取消,但人们对越野赛的需求不降反升。今年国内各大越野赛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涨价,然而报名却比从前更加火爆。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创造了“1分钟内55、26公里组名额抢空”的盛况。

2020年,崇礼168参赛人数已经超过7000人,由于疫情的影响,2021年赛事取消,2022年参赛人数大约5000人。在本届崇礼168,从5公里组别起步,到200公里GTC组,9个组别参赛选手超过1万人,这是国内首次有越野赛的办赛规模超过万人。

宁海100越野赛的赛事总监薛乾曜认为,商业性的越野赛,参与者多可能是一把双刃剑。一方面我们不能抛开盈利只讲情怀,还要有一定的参赛者数量,才能支持商业赛持续的举办下去。不过另一方面,老话说:“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。”赛事参与者数量大幅上升,反映了跑者群体对赛事的需求,但大量新玩家的涌入则引起一连串连锁反应。

关于赛道垃圾,这本不应该是一个问题,针对各种各样在赛道上扔垃圾的理由,马德民毫不客气的评价:“就算有1000个理由,也是站不住脚的,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,扔垃圾是不对的,怎么成年人的道德标准还退化了呢?”

然而现实依然是越野赛赛道垃圾满地。宁海100虽然没有去年崇礼1.5吨垃圾这么夸张,但据大老师介绍,宁海100赛后,在26公里组赛道上,也大约清理出2个赛事转运袋的垃圾。一场越野赛办下来,做到零垃圾遗留,几乎不可能。

以郑树为代表的一些选手,认为赛道垃圾问题更大的责任在赛事方,他们希望赛事方可以提供更多便利,这无可厚非。

赛事组委会有义务为选手提供回收参赛垃圾的便利条件,包括赛前将赛事的环保要求进行推广告知;赛中监督选手遵守规则;赛后清理赛道回收垃圾。但这份义务有其边界,大老师认为赛事不能去教育选手,最终还是与选手们磨合,毕竟参赛者才是直面垃圾问题的人。

如果赛事方不能做好前期的环保宣传与赛中的负责执行,便只能被动的跟在选手后面,做捡垃圾的工作。本次崇礼168赛中,有选手看到三夫赛事的总经理章超慧章总,亲自在二道营补给站外动手协助垃圾清理工作。

一方面称赞组委会的尽心竭力,另一方面也表现出面对垃圾问题的被动。

三、我们也许可以

赛道垃圾问题不能只依赖选手自律以及赛后收集,赛事组委会的赛前管理与宣传也很重要。

采访期间,各位采访者为赛事组委会献计献策,马德民分享可以在终点让选手们用吃完的能量胶皮兑换小礼品,用这样的方式鼓励参赛选手将垃圾带回终点;大老师介绍,不让瓶装水、饮料出现在CP点,因为只有不出现才能杜绝选手拿上赛道,为此大老师的宁海100不惜终止与饮料赞助商的合作。

根据崇礼168的工作人员透露,组委会今年计划做一期公开的志愿者招募活动,协助工作人员一起进山捡垃圾的活动。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,号召更多人参与到垃圾清理活动中来,净化赛道环境,同时也是一种环保宣传活动。其实只要想,办法总是有的。

还有关于赛事针对环保的规则执行问题。崇礼168的竞赛规则中有一条,犯规与处罚部分明确规定,在赛道随意丢弃垃圾,将处以取消成绩的处罚。但真正执行起来却十分困难。如果真的严格处罚,以今年所看到的赛道垃圾总量判断,应该被取消成绩的参赛选手,可能达到千人之多。

试问所有参赛选手,有多少人在赛前清楚地了解这条规则呢?如果真的严格执行,又有多少人要抱怨组委会规则的制定,没有弹性、不够人性化。

赛事组委会的义务也有边界,作为参赛者,不仅是遵守基础的赛事规章与道德标准,进一步思考我们与山野的关系,才是越野赛带给我们的课题。

赛道垃圾看似是个环保问题,如果我们深入思考,其实是参赛选手与赛事相互磨合不够的问题。

今年从赛道工作转为救援的林潇说,看到一些选手明显没有接触过越野赛,在比赛中摔得鼻青脸肿,跑得十分痛苦,这让他产生了疑问:“明明没有练好,没有越野经验,为什么要来参赛?”

许多选手只是从宣传片之中,看到崇礼美丽的群山,山脊上一排排洁白的风车,心想着“在这样的环境中跑步,应当是舒适惬意的吧。”然而崇礼夜间的酷寒、白天烈日的炙烤,让人绝望大爬升,只有来了才能体会。

大老师认为赛事应当努力宣传自己的理念,“这是一个与选手磨合的过程。”他说“宽容”,我想大老师所说的宽容应当不仅是赛事对选手的宽容,也是选手之于赛事。

只有不断地将赛事理念传达出去,才能最终找到与赛事气质相符合的选手前来参赛。这点有点像谈恋爱,一场越野赛一开始吸引选手们不远万里来参赛的,可能是当地秀丽的风景,但吸引你明年、后年继续来参赛的,一定是赛事的服务、氛围与内涵。

始于颜值,终于气质。

四、我们为什么参加越野赛

我们常说:“山就在那里。”是呀,就算没有越野赛,山也总是在的,我们为什么要花钱报名参赛呢?

一种简单的逻辑是,越野赛为我们提供了安全的保障、饮食补给、起终点的“气氛组”以及赛事周边产品。于是评价一场赛事的好坏,经常也是以赛事提供的补给好不好,完赛奖牌是否好看,参赛包、完赛包是否丰富,来作为赛事是否值得报名参与的评判标准。

事实上,许多选手报名一场越野赛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原因,不是因为任何该赛事所独有的气质,不是因为对赛事内涵的认可,不是对某一场越野赛,其办赛理念与内涵的深度认同,可能只是因为报名链接中的赛事宣传照片是否好看。

如果只是找个风景秀美之地跑步,或者将越野赛视作自己的试炼场,挑战自己的极限,为了成绩不顾及其他选手的感受与环境问题,将自身产生的垃圾扔在赛道上,我们与群山又如何联结在一起。

马德民认为,尊重环境、尊重他人,才是越野赛发展的基础。

如果赛事组委会与参赛者都能做到公正与自尊,我想赛道上的垃圾自然也就减少了。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