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栏目首页 > 能源 > 正文

我为新广东点赞|鞋盒变身博物馆,少年巧手传非遗

“这是我的鞋盒,接下来,我要用它来做‘鞋盒里的博物馆’……”在“好赞广东”网络作品征集大赛作品《鞋盒里的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》中,一位扎着双马尾、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正在向网友展示鞋盒博物馆的制作过程。视频中的小女孩叫郭芷筠,是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三年级的学生。她从小对非遗文化特别感兴趣。今年暑假,她决定亲手制作一个非遗博物馆。

小小的鞋盒 装着大大的世界


(资料图片)

五颜六色的粤剧脸谱、石湾陶塑制成的迷你茶桌、“品”字形的潮汕工夫茶具……众多精美岭南非遗手工制品汇聚在郭芷筠亲手打造的鞋盒博物馆。

谈及为何用鞋盒制作博物馆,郭芷筠表示,这是环保材料再利用。“有一天看到妈妈丢垃圾的时候把鞋盒丢了,想到鞋盒是纸做的,纸是环保的,可以用来做手工。”

博物馆中的大部分展品是由郭芷筠亲手制作完成。令郭芷筠印象最深的作品是醒狮。为了制作威风凛凛的醒狮,郭芷筠用环保材料填充狮头内部,用红白两色橡皮泥制作醒狮的狮头和狮身,一只吉祥喜庆、活灵活现的醒狮成为博物馆的焦点。

郭芷筠正在制作团扇。受访者供图

根植文化自信 家校携手促传承

视频中,郭芷筠口齿伶俐,落落大方,对诸多展品如数家珍,向网友展示每件展品背后的非遗文化。“我是潮汕人,平常妈妈喝茶的时候会和我讲工夫茶文化。”郭芷筠表示,父母非常注重非遗文化,她在耳濡目染中学习了不少非遗知识。在郭芷筠妈妈看来,非遗文化不仅是物质上的传承,更是精神上的传承。她向记者表达了对人工智能时代下非遗文化传承的担忧,“现在很多孩子上网课、接触AI比较多,会觉得很多东西是工厂可以批量做出来的,但流传千年的非遗技艺包含了创作者的心血和情感,这是机器难以替代的。”

非遗教育离不开家庭的熏陶,更离不开学校这片沃土。郭芷筠妈妈还介绍,学校会举办丰富多彩的“非遗文化”系列活动,其中,在艺术节上,学生们通过全员参与节目编排展演、现场绘画创作感受粤剧、马勺、团扇等非遗文化的魅力。据了解,近年来,广东举办了“非遗进校园”系列活动,参与的学校、少年宫、文化宫等共超过1000所,参与人数将近10万人次。从“非遗进校园”到“非遗在校园”,吹响了岭南非遗校园传承的“集结号”,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、坚定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动力。

“她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认可是刻在骨子里的,我觉得非遗文化增长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对岭南传统文化的认同感。”未来,郭芷筠妈妈希望传承非遗文化不只是停留在每学期的校园活动中,学校可以增加有关传统文化课程,结合线上讲解,线下教学,让陶艺、剪纸等非遗文化融入美术课堂中,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。

南方网记者 李润芳 实习生 姚澜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